近來,加密貨幣市場風頭正勁,部分早期投資者因低價買入獲得驚人回報,這也引發了對相關所得如何課稅的熱烈討論。台灣財政部與會計業者對此議題各抒己見,試圖在現行法制框架下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。
財政部長莊翠雲已明確將加密貨幣定義為資產,相關所得屬於財產交易所得,需併入綜合所得稅。然而,會計業者指出,台灣現行稅法原則上要求稅負應與納稅人實際負擔能力相符,因此必須實質交易才能課稅。這意味著,即使投資者持有的加密貨幣帳面價值大漲,在未出售前並不需課稅。
另一個難題是如何追蹤加密貨幣交易?
會計業者認為,政府很難追蹤每個人的錢包與資產,且交易地點未必在境內,因此政府目前僅能掌握境內合規交易所產生的收益數據。這要求投資者主動申報,但實際效果可能有限。
儘管課稅議題懸而未決,但台灣的虛擬資產市場仍在蓬勃發展。據悉,已有26家虛擬資產業者向金管會申報洗錢防制的法遵聲明,並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。此外,金管會同時要求交易所落實KYC實名制,這為市場規範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面對加密貨幣課稅的挑戰,台灣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,確保課稅公平且可行。同時,投資者也應提高風險意識,理性對待加密貨幣投資。此外,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,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湧現,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機遇。
總之,加密貨幣課稅議題的解決需要政府、業界和投資者的共同努力。在確保市場健康發展的同時,也應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公平、透明的投資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