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新量子晶片「Willow」打破加密界防線,比特幣安全能否守住?

Google新量子晶片「Willow」打破加密界防線,比特幣安全能否守住?

Google近日公布了一款名為「Willow」的新型量子晶片,宣稱可在5分鐘內解決傳統超級電腦需10萬億年才能完成的運算問題。這項突破技術引發加密貨幣界擔憂,擔心量子電腦可能突破現有加密體系,特別是對比特幣私鑰的安全構成威脅。

量子晶片「Willow」的突破

Willow晶片擁有105個量子位元,並首次在超導量子系統上成功實現即時量子糾錯技術,成功降低錯誤率,實現即時糾錯。這使其能在極短時間內處理極為複雜的數學問題,展示了量子計算的潛力。隨著量子技術的進步,傳統加密算法面臨挑戰。

量子電腦與比特幣私鑰的安全問題

比特幣的安全依賴於橢圓曲線數位簽章算法(ECDSA),這一加密技術依賴橢圓曲線離散對數問題(ECDLP)的難度。目前,經典計算機無法在合理時間內破解這一問題。然而,量子電腦的強大計算能力可能突破現有加密體系,從而威脅比特幣私鑰的安全。

比特幣社群的應對策略

儘管量子電腦技術尚未成熟,比特幣社群並未放松警惕。為應對量子威脅,比特幣網絡可通過軟體更新切換至後量子密碼學算法,如基於格(Lattice-Based)或多變數方程的加密技術。此外,Ethereum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也提出過,若量子攻擊成為現實,可通過分叉恢復用戶資金。

量子電腦未來應用

雖然Willow晶片目前的應用尚無商業化,但Google預期量子計算將能在醫學、化學和人工智慧等領域解決傳統計算無法觸及的問題。儘管如此,專家指出,商業化的量子電腦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。

結語

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突破,尤其是Google Willow的問世,加密貨幣的安全性面臨新的挑戰。儘管當前量子電腦無法破解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加密,但未來的量子威脅仍需密切關注。加密社群已開始準備應對量子攻擊的技術革新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