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幣飆漲背後:供應枯竭在即,僅剩不足 6% 待挖 被稱為「數位黃金」

比特幣飆漲背後:供應枯竭在即,僅剩不足 6% 待挖 被稱為「數位黃金」

比特幣(Bitcoin)價格上週首次突破 10 萬美元大關,這一歷史性漲勢也伴隨對其長期價值的激烈爭論。根據比特幣協議,其總供應量被嚴格限制在 2,100 萬枚,以避免通貨膨脹。目前,僅剩不到 6% 的比特幣尚未被「挖掘」,預計到 2140 年將完全停止新增供應。這一供應的限制,使比特幣被視為「數位黃金」,進一步推高了市場預期。

稀缺性與波動風險並存

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(Satoshi Nakamoto)在設計這種加密貨幣時,採用了固定供應量的原則,以對抗傳統貨幣體系中因過度增發而引發的貶值風險。比特幣的生成依賴於「挖礦」運算,每四年獎勵減半,最終供應穩定在 2,100 萬枚。這一稀缺性為其價格提供支撐,但也存在顯著風險。

大量比特幣因遺失金鑰或休眠狀態無法流通。據比特幣經紀公司 River 的統計,約有 150 萬枚比特幣(價值 1,500 億美元)因技術性原因無法找回。此外,中本聰名下的 100 萬枚比特幣也長期未被使用,進一步壓縮了實際流通量。

機構參與提升主流地位

近年來,比特幣逐漸進入主流金融市場,吸引了上市公司、基金機構以及部分政府的關注。微策略(MicroStrategy)和特斯拉(Tesla)等企業已成為重要的比特幣持有者,金融市場上也推出了多種基於比特幣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(ETF)。

有報導稱,川普曾考慮建立國家級比特幣儲備。這一計劃一旦實施,美國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持有國。川普甚至還在演講中強調:「永遠不要賣出你的比特幣。」

樂觀與隱憂並存

儘管市場對比特幣持續看好,但也有分析師警告,其個人投資者持倉比例約達 70%,如果一旦大規模拋售,可能對市場價格造成嚴重影響。此外,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性使修改其供應上限幾乎不可能,這既是其穩定性的基石,也可能限制其應用場景的靈活性。

未來,比特幣是否能進一步吸引機構資金,並穩固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,仍有待觀察。

返回頂端